零規則-讀書整理-1(授權≠放任)

閱讀時間 9 分鐘

君以眾人遇我,我以眾人報之;君以國士遇我,我必國士報之。

-《資治通鑒》

前幾年接觸到Netflix對人才的定義(公開的文件還讓矽谷許多公司借鑒仿效)
中文版本在此
對於Netflix的文化就充滿好奇,
在拜讀了前人才長的書之後有了一定的理解與認知,
給力:矽谷有史以來最重要文件 NETFLIX 維持創新動能的人才策略
去年得知創辦人出了書,便馬上列入閱讀清單,
由創辦人角度思考,可以理解到更根源的出發點。

這本書的論述方式非常有趣,共同創作者之一是創辦人的身分,
另一個創作者艾琳.梅爾是文化地圖:掌握「文化量表」讓自己成為國際化人才的作者,
主要研究跨國文化間的差異,與不同文化的人該如何相處溝通,
他很欣賞Netflix公布的文化簡報中的誠實,他卻看不出這文化好在哪裡,
甚至覺得是糟糕拙劣的管理,如果你是平庸的人,就會給你豐厚資遣費請你離開?
這根本違反了「心理安全」的原則,員工身陷恐懼中,怎麼會有好表現?

但 Netflix 的文化卻被許多矽谷高階經理人推崇,Facebook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甚至曾說,
Netflix文化簡報「可能算是矽谷歷來最重要的文件。」
而 Netflix 在近年的最佳雇主排行榜裡還一直名列前茅,甚至奪冠 。

書籍內容進行的方式是由海斯汀從 Netflix 成長過程中的文化演進,
敘述他們重視的要素不斷演進甚至失敗後的改革,
艾琳.梅爾 則是從客觀的角度針對模稜兩可或有所矛盾的原則提出問題 。

沒有規則,就是唯一規則

海斯汀首先分享創立 Netflix 前的故事:

我在1991年成立Pure Software。
創業之初,公司氣氛很好。我們只有十來個人,每天打造新的事物,而且樂在其中。
跟很多小型新創事業一樣,我們沒什麼限制員工行為的規定或政策。
Pure Software逐漸成長,增聘新員工,開始有些人會犯錯,導致公司賠錢。
每次發生這種事,我就只好新增一條規定,防止相同錯誤再發生。

例如,Pure Software的業務馬修,有一次到華盛頓特區出差拜訪一位潛在客戶。
客戶住宿在五星級的威拉德洲際飯店,所以馬修也住了……一晚七百美元

規章制度和流程控管在工作中變得如此必要,
久而久之,擅長遵循規範的員工得到升遷
許多有無窮靈感但特立獨行的人卻覺得綁手綁腳,跳槽去其他地方了。
我看到他們離開,心裡十分遺憾,但當時的我以為這是公司成長的必經之痛。

後來發生了兩件事。首先是我們創新得太慢。我們的效率的確愈來愈高,但創意卻愈來愈少。
為了繼續成長,我們必須買下其他擁有創新產品的公司,
但這又使生意往來更加複雜,進而衍生出更多規定和程序。

最終,我們用人及訓練員工的方式已變成偏重遵守既有流程,
而非自由發想或臨機應變。我們沒有適應新趨勢的能力
結果在1997年,必須把公司賣給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節錄自零規則

前一個創業經驗得到的教訓,
讓海斯汀在創立 Netflix 時希望提倡靈活彈性、員工自由和創新,
不再執著於防範錯誤和堅守規定。
同時他也明白,公司在成長時,如果沒有管理規章或控管程序,組織很容易陷入混亂。
此時的他已符合 從A到A+ 提到的第五級領導人都想達成"兼容並蓄"。
自由創新與控制管理幾乎是兩個方向的端點 。

經過循序漸進的演化,多年下來在錯誤中學習,他們終於找出了一套實踐方法。
比起制定規則、不容許員工自主判斷;給予員工更多自由,他們反而能做出更好的決定,也更能當責。
如此一來,不僅同仁比較快樂、更有動力,公司也會比較敏捷。
但要建立能夠容許這種自由度的基礎,首先必須強化兩項條件

+累積人才密度

大多數公司制定公司規定和管理程序,通常是為了處理懶散、不專業或不負責任的員工。
只要避免雇用適時開除這樣的人,就不需要規定了。
你所建立的組織,如果全都由工作能力強的人組成,就能省去大多數的控管。
人才愈密集,你能給予的自由愈多。


這部分在超過十年的經營企業經驗累積下,我深感認同,
細細探尋公司較細微的規定會發現,有某些規定根本是為了特定人員設計,
這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
1.對想規定的人不一定能達成效果
2.原來沒犯錯的人需要多記住一條他不太會犯的規定
3.規定多數只增不減,即使犯事的人不在了,規定還會繼續保留
4.最終官僚化,一堆經年累月的規定甚至無法理解用意何在

從A到A+ 也提到卓越組織的第一步是讓對的人上車,
而對的人首先重要的還是價值觀,他是否正直,積極,願意投入,
人才不單指工作能力,還包含他是否願意在組織真心付出,
乍看 Netflix 果決請不適合的人離開很殘忍,
但塞翁失馬,讓不適合的人留著,對雙方其實都是傷害 。

+倡行誠實敢言

「對我們來說,心裡有不同意見卻保持沉默,就是不忠誠的表現。」 

海斯汀說-NETFLIX總裁

優秀的員工之間有很多地方可以互相學習。
正常人際之間的禮節往往會讓員工不敢給彼此必要的回饋,
互相給予回饋,才能讓工作表現更上一層樓。
如果優秀人才養成回饋的習慣,不只手上的工作會做得更好,
無形中也會漸漸願意為彼此負責,更減少傳統管理規範的必要。


徹底坦率 – 讀書整理-1提過的,
在企業文化中提倡坦率直言大有好處,
一個人不管多謹慎,難免會犯小錯誤,
一個人不管多有智慧,也有判斷失準的時候,
組織裡的人如果能直率坦言指出問題,
短時間內或許有點尷尬難受
但長期來說,反而更有心理安全感

我看到別人的錯誤或者讓我困惑的地方,
我提出疑問或指正等於是一同「負起責任」
而我也能相信,當我不小心犯錯或判斷失準時,
同樣有人會對我提出建言。

當以上兩個條件達成之後就可以開始嘗試:

-減少控制

從撕掉員工手冊的某幾頁做起。
出差規定、報帳規定、休假規定——這些都可以刪掉了。
接下來,隨著人才愈漸密集、回饋愈來愈頻繁且誠實之後,

你就可以刪除組織內部的核准程序,
教授主管「充分資訊,放心授權」等原則,
也給員工一些大方向,例如「不必討好上司。」

最棒的是,在你開始培養這樣的風氣以後,自然而然會出現正向循環。
除去控制,能創造一種「自由與責任」(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的風氣
(Netflix的員工太常用到這兩個詞,現在乾脆簡稱「F&R」),
這種風氣又會吸引到更多優秀人才,控制也就更有可能減少。
如此發展下去,公司的效率和創新都會達到多數公司追不上的程度。
但你不可能一次就做到位。

對的人加上誠實敢言,才能達成人才之間的正向交流,
然後減少控制才不會等於「放任」,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是正常現象,
想要減少控制,就要確保當有人不小心踩線,濫用自由,甚至是故意侵吞利益時,
有正確的人會提出應有的指正

這兩個一個會相輔相成,
如同心流 – 讀書整理-2 (達成要素)提過的,
要在混沌中提取秩序,不能一下子取消所有規定,
讓整個混沌爆發,徹底失控走向滅亡,
也不應安於設定太多規定,整個組織走向僵化,
Google模式:挑戰瘋狂變化世界的經營思維與工作邏輯提過,
成長中的組織常常可以看到一個現象,
SOP與規定永遠跟不上成長速度,
所以常常看起來一團亂卻又維持著不會失控的秩序 。

並不是亂=成長,但規定繁瑣,僵化的組織將會扼殺創意,
畢竟當一切都被好好的規範,如何有美好的意外發生,
而且規定剛開始的美意通常最後會被有心人濫用,

造成有自由創意想改善組織的人處處受阻,
不是同化成遵守規定的小白兔,就是選擇離開,

花多數心力遵守規定的小白兔,只會做出略高於"規定標準"的產出,
更糟的是,懂得"利用"規定的人,可能會一步一步地往更高位階移動,
最後再反過來制訂對自己有利的規定 。

所以要努力的不是設置規定,而是溝通彼此的價值觀,
找出彼此都能認同的"原則",一起遵守,
建立的對的文化,才能吸引到對的人,
一起為了組織進步而努力,
想讓人才發揮價值,要給予的是支持,而不是限制 。

好書連結:
零規則:高人才密度x完全透明x最低管控,首度完整直擊Netflix圈粉全球的關鍵祕密

相關文章:
執行長的工作不是營運公司,更不是救火,而是為公司建立一套穩固的系統-Richardson-
撐過 20 年的失敗,最後靠「手機殼」年賺 10 億美金!這個創業家告訴你經營模式的重要性

零規則-讀書整理-2(反求諸己)
零規則-讀書整理-3(有能力的混蛋)
零規則-讀書整理-4(拿出業界最高薪資)
零規則-讀書整理-5(認同是一棵樹)
第五項修練-1-把組織視為生命系統
組織再進化-2-進化型組織
飛輪效應-讀後心得與整理
徹底坦率 – 讀書整理-1
企業核心精神-誠信

邁向零規則的階段參考圖-(節錄自零規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