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經濟學-讀書整理-6(匱乏讓人變笨 !?)

閱讀時間 10 分鐘

認知容量

認知容量的一個核心特徵就是流動智力。
為了測試匱乏對認知容量的影響,
作者採用對流動智力最顯著而普遍接受的衡量標準「瑞文標準推理測驗」(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 test),
它是依據一九三○年代發展出這套測驗的英國心理學家瑞文(John Raven)而命名。
舉例子來看,下面這張圖就是類似典型的瑞文測驗的內容,
你測驗一下,一到八的選項哪一個符合圖中的空格。

你或許會認出這是學生時代做過的測驗。它是智商測驗中常見的題型。
作者所關心的是匱乏對同樣一個人的認知容量有何影響。
你可能會有些驚訝為何一個人的「容量」會如此容易受影響,
不過這正是重點所在——我們習於認定認知容量是固定不變的,
但實際上它可能隨著環境而出現變化

實驗驗證

為了觀察匱乏對流動智力的影響,作者做了一項研究,
在紐澤西的一個購物商場裡為一群人進行瑞文推理測驗。

首先,作者提供半數的受試者如下簡單的假設情景:
想像你的車子出了點問題,需要台幣9千元的維修費。
你的汽車保險可以付一半。
你必須決定是否要把車子送修,或是冒險一下,希望車子還能再撐久一點。
你會怎麼樣做出決定?就你的財務狀況而言,這是個容易或困難的決定?


作者在這個問題之後提出一系列瑞文推理測驗的問題。
根據他們自己報告的家庭收入情況,作者把受試者用二分法區分成富人組與窮人組
在這個安排中,並沒有看出富人組和窮人組有何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
當然他們可能會有些差異,但是並沒有大到足以從樣本中發覺出來。
富人與窮人的智力看起來大致相當。

至於其餘的受試者,作者進行同樣的調查,只不過中間做了小小的更動。
作者換成底下的問題(改動的部分以紅體字顯示):
想像一下你的車子出了點問題,需要台幣9萬元的高昂維修費。
你的汽車保險可以付一半。
你必須決定是否要把車子送修,或是冒險一下,希望車子還能再撐久一點。
你會怎麼樣做出決定?就你的財務狀況而言,這是個容易或困難的決定?


唯一差別的是把9千改成9萬元。這個改變對這兩個群組的影響出現明顯的差異。
對富人組而言,要支付9千或9萬半數的維修費是容易的決定。
他們只需提款或刷卡付賬就可以。
對窮人組而言,拿出4千5百元來應付一個重要的需求也不是太困難。
這個數目還沒有多到需要考慮到匱乏的問題或自己的財務狀況。
要為汽車花9萬元情況就不一樣了:
對收入低的人來說,要拿出4萬5千元並不簡單。

當然,作者對商場受試者提出的是假設性的問題。
不過它是個很實際的問題,也很容易會讓他們想到自己的財務狀況。
他們也許車子沒出毛病,
不過體驗到金錢的匱乏,意味著財務問題可能會成為他們心中的頭號要務。
一旦我們擾動大腦裡的這個部分,對匱乏再真實不過的、非假設性的想法就會自然湧現。
要湊出4萬5千元真困難。我的信用卡已經刷爆。
原本每一期最低繳費額度已經這麼多。這個月最低繳費的錢我要去哪兒找?
我又一次延遲付款怎麼辦?我這次該不該申請一份緊急信用貸款?
一個想法輕輕騷動,掀起腦子裡的大風暴。

而這個大風暴會影響成績表現。
境況寬裕的受試者沒有受到衝擊,
他們不會被沉重開支負擔的想法影響,表現和原先的一樣
反之,手頭較拮据的受試者明顯表現變差
稍稍受到匱乏的小刺激,突然之間,他們就變得很不聰明。
當匱乏感在心頭盤踞時,他們流動智力的分數就變低

也許貧窮的人只是沒動機認真測驗?

同樣的實驗作者已經進行很多次,每次的結果都一樣。
這並不僅僅是9萬元在數字上的量造成的困難。
當作者換成與財務無關的問題時,我們發現類似的數量大小改變,對受試者完全沒有影響
只有問到與財務有關對缺錢的人構成難題時,效應才會出現。

它也不是缺乏動機造成的結果。
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每答對一題瑞文測驗,作者都提供一定獎金。
理論上,低收入的受試者應該有更強的動機想要好好表現:
畢竟,有錢沒錢對他們而言重要許多。
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沒有更好;事實上,他們比原本的表現還要差了一點
低收入的受試者在思索財務問題的困難情境之後,
他們原本在商場理應賺到的外快變少了,
而這種效應並沒有發生在財務較寬裕的人身上。

匱乏影響智力的程度有多嚴重?

在所有複製的實驗中,造成效應的程度都一樣。
為了瞭解它的效應有多大,這裡有個睡眠研究的資料可以做為比較的基準。
在這個實驗裡,一組受試者有正常的睡眠時間,另一組受試者則必須整夜保持清醒
熬夜不睡讓人心智衰弱的程度相當可觀。
你可以想像一下自己一晚沒睡是什麼樣子。
隔天早上,正常睡眠組被叫醒之後,兩組同時進行瑞文測驗。
不出所料,被剝奪睡眠的那一組表現比較差。

相較之下,這在商場造成的效應多大?甚至更大。
在一夜沒睡之後,你認為自己有多聰明?
隔天早晨心思會多清楚?
作者的研究顯示,對於窮人,光是提出他們財務上可能的難關,
他們認知能力表現被削弱的程度,比嚴重睡眠不足造成的效果還要嚴重

典型關於智商的研究裡,正常的智商分數的分布是以一百分為平均分數,
作者研究發現它的效應介於十三分到十四分的智商。
以最常用的智商分級標準來說,增加十三分的智商可以讓你從「平均智力」升級為「智力卓越」
反之,如果減少十三分的智商,你則會從「平均智力」的等級落到「臨界智力不足」
要記住:這個智商的差異不是富人與窮人的差異。
作者比較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環境下表現的差異。

一個人的思緒被匱乏盤踞時,他的智商會比平常時來得低。
這是作者的重點。當修車費用不高,匱乏感並不顯著時,窮人回答的表現和富人是一樣的。
這顯然跟先天的認知容量無關。
如同開啟太多應用程式讓處理器變慢一樣,
窮人表現顯得比較差是因為他有些認知頻寬被用到別的地方。

貧窮會降低智力?

作者在購物商場以實驗測試了假說。不過在某方面而言,這是人為創造出來的。
想要說明的,是當我們用財務狀況的假設性問題,觸發人們腦中匱乏的想法之後,他們會如何回應。
不過,作者關心的還是在實驗侷限的環境之外,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情況。

於是作者與經濟學家馬尼(Anandi Mani)進行關於印度農業的田野調查,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
農民在收成的時候,會一次拿到一大筆收入。
這表示農民與定期領到薪水(領日薪、週薪或月薪)的工作者,在財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一名農民可能一年才領到兩次錢,有些時候甚至一年只領一次。
想像一下假設有個農民在六月收到錢。之後幾個月生活相當愜意:他的手上有現金
就算他謹慎小心,在這段時間控制自己不亂花錢,但是隔年四月或五月時,手頭照樣會變很緊。
所以同樣一個農民在收成後的幾個月是有錢人,但是在收成前的幾個月則是窮人

這很接近作者需要的情況:我們可以觀察同一個農民在收成前幾個月和收成後幾個月的認知頻寬。
與其比較富人和窮人的差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同一個人在手頭寬裕和手頭拮据時不同的行為表現。

經過測試之後,作者發現農民的表現在收成前會比在收成後更差。
同一名農民,在貧窮的時候(收成前)流動智力和執行控制力的分數比他在富有時(收成後)的分數差很多。
和購物商場裡的受試者很相似,同樣一個人在比較窮的時候顯得較不聰明、也比較衝動。
不過這一次並沒有特別觸動他們與匱乏相關的想法,
這些想法是農民貧窮時(收成的錢只剩下一點點)自然出現,
當他們有錢時(剛收成完仍然荷包飽飽)並不會存在。
同樣的,它影響的程度也很大。
收成後的農民在瑞文測驗回答正確的比率大概多了二五%。

如果我們在一個農民較窮的時節遇到他,
我們很可能會把他能力上的不足視為天生特質。
但是作者從研究了解到,他的一些侷限和他真正的能力可能沒有太大關係

這暗示關於窮人認知容量的論證存在一個重大的扭曲。
我們認為窮人有效的認知容量(智力)確實比富人低。
這並非因為他們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們的心智有一部分被匱乏所俘虜。

表現不好的人不一定真的能力不好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開啟太多背景程式導致電腦運作緩慢。
假想你坐在這部電腦前面,不知道有其他程式還開著。
當你的瀏覽器緩慢地從一個網頁換到另一個網頁時,你很可能會做出錯誤的結論。
你可能心裡會想,這台電腦真是有夠慢,卻不知道其實是處理器負載了太多的任務。

同樣的情況,我們可能把因為匱乏而心事重重的其他人誤解為天生能力不足
或者以為別人的不用心,是他不想投入,
殊不知他可能是被匱乏俘虜,
作者並不是要強調貧窮的人認知頻寬比較窄。
意思恰恰相反。
作者要說的是,所有的人,當他們變窮的時候,有效認知頻寬會變窄

以「絕對值」的角度來看, 我們並沒有因為匱乏變笨,
我們只是無法運用全部的效能,
如果連開網頁都會LAG,我們是因為資源被佔用而「相對」變笨。

有機會改善?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

--原子習慣

被匱乏擄獲是不可控的,探索是什麼造成我們的匱乏會有所幫助,
就像打開電腦的工作管理員,先找出佔用資源最大的程式,
我們無法直接讓他工作結束,
但「意識」到資源如何分配才有改善的機會。

如果我們希望這個佔據資源的程式,能佔用越多越好(更專注),
那就把其他次要的暫時關掉,
也可能發現一些佔據資源的無用程式,
就可以面對問題尋找改善對策。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表現不好是自己天生能力不好,
卻沒留意到匱乏佔據了我們多少資源,
把責任歸咎到天生能力不足,又會產生新的匱乏,
陷入一個匱乏造成匱乏的惡性循環。

人生就像一場牌局,不管拿到好牌還是爛牌(很多時候也只是自己認知的好或壞),
與其看著別人的好牌,想像如果我牌好一點會怎樣,
不如認真面對自己拿到的牌,好好的打這一局。

相關文章:
匱乏經濟學-讀書整理-1(貧窮循環)
匱乏經濟學-讀書整理-2(聚焦與隧道效應)
匱乏經濟學-讀書整理-3(匱乏陷阱)
匱乏經濟學-讀書整理-4(忙不完的人)
匱乏經濟學-讀書整理-5(匱乏的人更有效率)
匱乏經濟學-讀書整理-7(避免匱乏=>運用匱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