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 讀書整理 – 5 (如何進入心流?)

閱讀時間 6 分鐘

為什麼有些人遇到壓力會變得軟弱,
有些人卻可以從中獲得力量呢?
答案很簡單:
知道如何將無助的狀況轉換成可以控制的心流活動、從中獲得樂趣的人,
就可以在磨練中愈挫愈勇。這樣的轉換有三個主要步驟:

一、不自覺的自信。

理查.洛根研究嚴峻生理考驗的倖存者,
像是極地探險家集中營的囚犯等,
發現他們有個共通態度,就是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們相信手中握有的資源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我們可以說他們有自信,
但這同時,他們的自我卻似乎不存在:
他們並不以自我為中心、不企圖掌控環境
而是力求與環境和平共處。

當一個人不把環境看成和自己對立,
不堅持自己的目標非得凌駕其他事情不可,
就能產生這樣的態度。
他會把自己看成是周遭環境的一部分,
試著在這個體系中善盡自身職責。
很矛盾的,這種謙卑的自覺
──承認自己的目標附屬於更大的群體,為達到成功,不按著自己的意思走──
才是強者的標誌。

也就是在能力圈內做自己能做的努力,
真正掌控的是自我意識,想著融入與改善,
而不是想著征服環境。
努力把事情做對
比努力證明自己是對的,更重要。

二、把焦點放在外在世界。

一旦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所有精神能量都投注在自我的考量與欲望時,
就很難注意到周遭發生的事。
懂得將壓力轉換成有樂趣的挑戰的人,
很少花時間想自己的事

一個人把焦點放在內在混亂時,
最容易感受到精神熵(可以理解為負能量);
如果可以把焦點轉向周圍環境,
壓力造成的破壞就會小一點。
再者,一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環境時,
會藉著精神能量的連結,成為它的一部分。
這可以讓人更了解整個體系的狀態,
遇到困難時也更能找到適應的方法。

受到威脅時,我們很自然地會把精神能量轉向自我,
想盡全力抵禦威脅。
但是這種先天反應很容易影響我們的適應能力。
它會加劇內心的動盪,使反應變得較不靈敏,
甚至會使人孤立自己、遠離人群,獨自面對挫折。
但是一個人如果持續留意周遭發生的事
就可能出現新契機、做出新反應,而不被生命的流動排除在外。

三、尋找新的解決之道。

要應付帶來精神熵的狀況有兩種方式。

一是聚焦在阻礙目標的障礙上,想辦法移除它們,
重建意識和諧,這是最直接的方法。

另一個是將焦點放在把自我涵蓋在內的完整體系,
考慮是否需要調整目標,尋求不同的解決之道。
第五項修練提到的,
要理解我們就是系統的一部份,而不是獨立在外。

要如何發展出這些變通的策略呢?
答案很簡單:只要帶著不以自我為中心的信心出發,
對外在環境抱持開放態度,
願意參與其中,就能找到出路。

這種為生命尋找新目標的過程,有點像藝術家從事創作。
傳統的藝術家在下筆的那一刻,就已經知道他要畫什麼了,
接著就只是堅持著這個想法,直到畫作完成。
但是有創意的藝術家開始作畫時,心中可能有強烈感受,
但沒有既定目標,
過程中他會按著畫布上呈現的顏色、形狀不斷修正,
最後完成的作品很可能與他一開始想的截然不同。

如果這位藝術家能回應內在感受,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並專注於畫布上的發展,就可望完成一幅精彩作品。
相反的,如果他執意要畫出最初的構想,
不願意因應眼前的發展尋求不同的可能,最後完成的不過是平庸之作。

要理解大環境的限制,
但讓思考沒有框架,隨機應變
才能發揮創意。

自得其樂的自我

外在力量並非決定逆境能不能轉變成樂趣的關鍵。
健康、富有、強壯、有權有勢的人,
不見得比生病、貧窮、柔弱、受迫害的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意識。
能在生命中找到樂趣的人,與被生命擊垮的人,
兩者最大的差別是
他們受了哪些外在因素影響,
以及他們怎麼看待這些因素
──究竟是把挑戰當威脅,還是當成行動機會

自得其樂的人可以將原本可能形成精神熵的經驗轉換成心流。
因此,要發展出這樣的自我很簡單,
只要依循心流模式便是。
作者提供的方式如下:

一、設立目標。

想要經歷心流,首先必須有明確目標做為努力方向。
自得其樂的人面對抉擇時
──不管是大至結婚、就業,小至週末怎麼過、在牙醫候診室怎麼打發時間,
都可以處之泰然、不慌亂。目標的選定與對挑戰的認知有關

二、全心投入。

選擇行動體系後,具有自得其樂個性的人會全心投入他所做的事。
專注的能力愈強,就愈容易投入行動體系。
注意力無法集中的人思緒游移不定,
生活只能任憑各種一閃即過的刺激擺布,鮮少遇見心流。
非出於自願的分心,是無法控制注意力最明顯的徵兆。

令人不解的是,很少人願意花力氣改善自己的注意力
集中精神看書有困難時,
不是設法提升專注力,而是將書本扔到一旁,
改看起電視,因為看電視所需的注意力少,
而不連貫的剪輯、插播的廣告與通常很愚蠢的內容等等,
只會讓注意力更加渙散。

三、注意當下發生的事。

注意力可以使人投入,
也唯有不斷傾入注意力,才能讓人保持投入狀態。

自得其樂性格的組成元素是互為因果的
──設立目標發展技能培養專注力放下自我意識這四個,
不管從哪一個開始都可以,
因為心流一旦開始,其他元素也會跟著實現。

把注意力放在互動關係,而不是自我身上,
會得到看似矛盾的結果。
當事人雖然不再覺得自己是獨立個體,
卻感到自我變得更加強大。
藉由將精神能量投注於包含自己在內的體系,
自得其樂的人可以超越自我極限。
藉著與體系結合,讓自我脫胎換骨。

四、學習樂在當下。

自得其樂的自我
──懂得設立目標、培養技能、留心回饋、做事專注而投入的人──
即使客觀環境惡劣,仍然可以從中找到樂趣。
有能力控制心靈的人,可以讓任何事都成為樂趣來源

想要在感受生命樂趣的同時有所成長,
就必須在人生無可避免產生精神熵的時候,
創造高它一等的秩序,
心流理論要給大家的最後一項任務,
是在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創造和諧;
在這個任務中貫穿所有目標,
將人生整合成單一件心流活動。

最後附上技能&挑戰與心流體驗的關係圖。

心流 – 讀書整理-1 (總覽)
心流 – 讀書整理-2 (達成要素)
心流 – 讀書整理 – 3 (提升智慧)
心流 – 讀書整理 – 4 (優質家庭)
孩子的心流狀態
心流 – 實踐與整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