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放鬆全書

原來我這麼硬!!?

閱讀時間 5 分鐘

筋膜放鬆 肌肉彈性

十月初身體開始有點不對勁,
之後歷經兩個連續假期,
期望充電與休息放鬆後可以復原,
想不到到了月中,
竟然連坐著上班都渾身不舒服。

不舒服的起始點是腹部中間,
除了不定時的隱隱作痛,
後來還蔓延到接近位置的背部,
雖然排泄一切正常,
但位置跟胃的重合性很高,
就先到腸胃科門診看看。

胃部檢查需要照胃鏡(非必要先不會排這個),
醫生細心用超音波先檢視附近臟器後,
確認沒有其他問題,
只能先開胃藥吃三天看看。

想著應該這次能恢復了吧,
卻在吃了三天藥以後,
不舒服的範圍擴大到了連後頸都不舒服。

在有點不知所措的情況,
想起來太太曾經大力推薦的物理治療師,
當時身體沒有不舒服,
就沒有想嘗試的需求,
也許,死馬當活馬醫試試?

因為跑步習慣超過8年,
這兩年也有做徒手健身訓練肌力,
自認為身體機能還不錯,
在給治療老師調整跟補充知識後,
才發現以往有很多忽略跟誤解的地方。

硬硬的肌肉不是強壯

健康的肌肉應該是充滿力量,
但也充滿"彈性"跟"靈活度

一開始無法理解,
老師先摸我手臂的肌肉,
問我有什麼感覺,
就「有被觸摸的感覺」這樣而已,

之後摸了我後頸的某個部分,
問這裡有什麼感覺?
感覺像「一條吉他弦被撥動的感覺
問我這是什麼?
應該是肌腱吧?」我這麼回答,
老師說:不,這也是你的肌肉。
!!?

原來當肌肉被鍛練,增強力量的同時,
通常是收縮變短,
如果沒做對應的「伸展」動作,
讓肌肉長度還原,
久了就會維持,強壯堅硬,
但長度不足的狀況,

持續累積下,肌肉會失去彈性,
造成某些動作無法完成,
靠附近其他肌肉代償幫忙,
再來就惡性循環,
整團肌肉僵硬互相糾結。

除了肌肉僵硬以外,
周圍相關的「筋膜」也會失去水分,
漸漸硬化失去彈性。

PS:伸展只須要有點緊,不需要到「拉筋」的強度

按摩跟治療不是「」才有效

曾經接觸過的按摩,國術,
在執行的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疼痛」,
哪裡痛就按哪裡,代表有「作為」,
一直以來心裏會對此抗拒,
所以身體痠痛也不太會去尋求外力。

原來有效的筋膜、肌肉放鬆,
不是「」才=有效,
很多時候,疼痛代表過度治療跟再次傷害。

老實說,這觀念蠻顛覆原本認知,
但細想之後又合乎邏輯,
讓我參照到這本書裡提到的醫師困境,
比生病更可怕的醫療陷阱
如果付費進行治療行為,

醫師看完跟患者說,你只要回去好好睡一覺,
身體就會好很多,連藥都不需要吃,

患者一來覺得付出金錢沒有的到任何收穫,
二來相信自己的判斷,我就是有不舒服才看醫生,
你卻說我其實沒事?

如果市場上醫師都如此處理實際沒病的患者,
一旦出現一個願意開藥(或者維他命安慰劑),
患者也有所收穫,加上安慰劑效應,
康復的更快,那患者都會更願意找開藥的醫師,
說實話,對患者好的醫師,可能反而生意冷清,
那,堅持下去,相對困難許多。

所以如果筋絡按摩,舒緩治療,
僅僅只是這裡掐一掐,那裏輕輕推一推,
即使很有用,
患者無法立即感知的情況下,
可能心中充滿懷疑,這有效果嗎?

於是錯誤的激勵制度,
讓按摩,物理治療=有點痛=有效
變成大家認可的公式,
即使知道這樣不一定好,
新加入市場治療師或按麼師傅,
必須先面對,
對患者真的有幫助的治療,可能賺不到錢這個事實。

「不動」,對身體的傷害.遠比想像還大

人類的身體幾百萬年來的組成跟使用方式,
其實並不適合「坐著」這個動作,
尤其近年數位化後,
坐著+上半身前傾使用電腦是許多人的常態姿勢,
我的後頸跟肩膀就是這樣硬掉的!

治療老師舉了一個例子,
坐著用電腦這姿勢就像是
釣魚竿(頸部肌肉)吊著一顆西瓜(我們的大頭),
姿勢不良,越往前傾,
力矩的關係,肌肉負擔就越重,
身體為了對抗跟適應,
只好把相關附近的肌肉硬化跟加強,
最終變成一大塊僵硬的基座來吊西瓜~

搭配這本書科普之後,
筋膜放鬆修復全書
才知道原來我們的筋膜只要2分鐘不動,
就會開始「輕微」固化,
所以治療老師說,姿勢當然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動」
15~20分鐘讓肌肉輕鬆活動一下,
就可以抵銷掉很大部分的傷害。

經過這次事件,也可以想成因禍得福,
修正了錯誤的觀念,
用正確的方式累積,
才能真正的鍛鍊身體,而不是堆疊傷害!

相關文章:
疼痛、復健與肌力訓練全書:亞斯診療法-讀後心得
激痛點按摩全書-自己的痛自己救
Notion模板分享-串流影片管理清單(物理治療自救為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