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Toggle時間會放大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差距, 將你餵養給他的東西加乘
“好習慣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 壞習慣讓時間與你為敵“
為什麼培養並持續良好習慣總是困難,
而壞習慣卻難以戒除?
多數人培養習慣的流程都是由
結果 => 過程 => 身分認同
舉例減重,
我想要體重變輕 (結果)
=> 控制飲食, 多運動 (過程)
=> 我是一個注重身體健康的人 (身分認同)
關注結果難以提供足夠的動機,
因為好習慣的好處很難快速體現, 缺乏快速反饋
建議的方式是,
專注於想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並運行習慣的系統,
讓結果水到渠成
所以培養習慣的順序變為:
我是一個注重身體健康的人 (身分認同)
=> 所以我會控制飲食, 多運動 (過程)
=> 長期下來我會體重變輕&身體健康(結果)
作者也提供了另一個很棒的例子:
當一個正在戒菸的人, 遇到需要拒絕別人遞菸的狀況,
由過程或結果出發 => [ 不用了, 謝謝, 我正在戒菸 ]
由身分認同出發 => [ 不用了, 謝謝, 我不抽菸 ]
哪個方式較容易維持呢?
身分認同來自習慣的執行, 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
[ 我是什麼樣的人 ] 跟 [ 我都做哪些事 ] 是動態的雙向關係, 如下圖
所以持續執行好習慣的祕密就是,
把焦點放在成為某一種人, 而不是得到某一種結果
培養習慣流程圖
習慣形成的四個步驟
提示 => 渴望 => 回應 => 獎賞
多數人認為生活有紀律的人, 是因為自律的意志力很高,
其實人性禁不起考驗,
能自律的主因不是意志力強,
而是在神智清醒, 理智存在時
極力移除或迴避可能遇到的誘惑
好習慣難以長期被維持的另一個原因是:
把好習慣視為一種“枷鎖”, 一種“負擔” ,
試著調整心態, 用這樣的順序思考
我是一個______的人
我現在的目標是 ______
所以我”可以“做______ (不要用應該)
一次只選定不超過三個關鍵的習慣 ( 3對人類是神奇的數字),
把所有心力都專注於 “習慣有被執行”,
不要過度理會執行的品質
ps: 強烈建議其中一個習慣選擇 ” 維持習慣追蹤器”
很多時候失敗來自過度貪心, 從不會走直接變成會飛
最後維持的難度太高, 收穫卻來的比想像中慢,
2分鐘行動就是將習慣一直簡化到, 啟動的難度極低,
舉例: 想培養看書的習慣
我一年要看20本書
=> 我一個月要看完一本書
=> 我每天都要看書至少10分鐘
=> 我每天都要閱讀300字的篇幅
=> 我每天都要把書翻開至少看10個字
用從小聽到爛的話來說就是:
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習慣追蹤器
“習慣追蹤與紀錄” 本身是一個強力的核心習慣,
ps: 核心習慣可研讀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
所有改變始於覺察, 追蹤可以幫助檢視及回顧自我狀態,
追蹤本身可以是一個身分認同
(我是專注培養好習慣的人)
追蹤本身可以是一個提示
( 我今天紀錄了嗎?)
追蹤本身可以是一個渴望
(我要刷新我的持續記錄! or 我跑步跑了10年, 你看看我的紀錄)
追蹤本身可以是一個回應
( 我今天又執行了好習慣!)
追蹤本身可以是一個獎賞
( 像FB打卡, 遊戲連續登入獎勵)
透過習慣紀錄, 還可以客觀的察看自己的行動,
另一本好書 複利效應 提到,
“行為不會說謊“
紀錄能讓你跟真實的自我 直球對決!
ps: 我的簡單化&自動化習慣追蹤器建構方式
習慣追蹤器-實踐分享1-運動APP紀錄
習慣追蹤器-實踐分享3-IFTTT快速表單紀錄
習慣追蹤器-實踐分享4-IFTTT桌面按鈕速記
我的實踐心得
原子習慣-實踐分享
相關文章:
活出意義來-讀後心得
更精闢的理論, 更完整的知識
還是建議要閱讀這本好書 原子習慣
書籍內容心智圖整理
ps: 黃色資訊塊 = 滑鼠懸停可顯示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