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辨對孩子的價值

閱讀時間 6 分鐘

未來無法預知

我們希望孩子培養的是"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所以我們都不知道他們要面對什麼,
既然現在培養的技能在未來可能無用,
那我們可以給他們的禮物是 "批判性思考"。

真正接軌社會的我們應該已經發現,
台灣的環境給這個能力練習的機會不多,
更多時候是抹殺了”批判性思維”,
教科書上的是對的,
課綱是對的,
專家是對的,
質疑與困惑的聲音會被消除,
你不要問, 答案就是這樣啊
問那麼多有什麼用,
專家都這麼說,你要懷疑什麼
,要相信專業。

於是, 我們習慣問題都有一個 “標準答案”,
然而社會與組織本身卻是一個動態平衡的環境,
"做人留一線, 日後好相見"
"狗急會跳牆" , "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些是所謂的EQ,人際相處的能力,
我們希望孩子懂得「變通」,我們卻很少給他們「練習」,
學校不教這個,可你接受了超過10年的學校教育,
社會卻希望你一夕之間學會這個。

懷疑精神

最值得過的人生裡,
林教授解釋了何謂懷疑精神與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不是陰謀論者,不是無的放矢,
亂槍打鳥隨便質疑,
哲學的討論是透過懷疑精神推動,
而懷疑精神是根據理性發動的。

根據一個好的理由,才能持續質疑,持續問為什麼,
這樣會讓哲學的討論有方向性,
並且更深入的有正面產出。

相反的,如果沒有很好的理由就提出懷疑,進行質疑,
就像一個小小孩一直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對話者。

在哲學探究的領域裡,質疑者跟被質疑者地位是平等的,
並不是提出質疑者就擁有更多特權,
雙方都必須有理由的提出主張或質疑。

所以哲學討論對於孩子的思考訓練很有幫助,
透過轉換扮演質疑者與被質疑者,
孩子可以體會平等對話與論證。

批判性思考

我理解的批判性思維是:
事物本質的探討與思辯,
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的思考,
這世界不是非A即B的理解,
沒有人永遠是正確的認知,
對事物本質沒有善惡, 善惡是立場決定的理解。

除了一些特殊的類型,絕大部分的思想、判斷方案立場理論等都有預設
如果這些預設不成立的話,那些思想、判斷、方案、立場、理論就不成立,
批判性思考主要任務就是揭露與檢查思想、判斷、方案、立場、理論預設
看看他們是否合理與正確。
由於人們常欺人也常自欺,所以許多重要的預設是被深深隱藏,
因此批判性思考並不容易,但同時也更形重要

摘錄自:最值得過的人生-林從一

哲學中,批判性思考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論證」。
哲學並不僅僅是把你的主張說出來,
而是必須把你為什麼如此主張的理由舉出來,
並證明這些理由足以支持你的主張

論證是一種以理由支持主張的活動,
用來當作理由的稱為前提,理由要支持的主張稱為結論,
架構如下圖:

論證又分為有效論證與無效論證,
如果論證符合有效的規則,
當前提為真,結論就為真
如果一個論證的結論是假的,
那要麼他是無效論證,
要麼前提中至少有一個是假的

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於客觀了解狀況,以及有條理的應對都有很大幫助

哲學太深澳?

與孩子討論哲學問題本身是非常有趣,
而且可以很好體會”教學相長”的方式,
但哲學聽起來很高深阿,我哪會那種東西?
實際上,哲學問題也可以很淺顯易懂很生活化。

舉例: 從孩子很小時我就愛問他們,

一個人常做好事,但有天他做了一件壞事
跟一個人常做壞事,但有天他卻做了一件好事


誰是好人, 誰是壞人?

孩子在每個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跟思維都不同,
我通常會告訴他們, 這問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透過討論的過程,我會繼續拋問題給他們,

如果有一個人常常幫助到你,
把會嚇到你的狗趕走,對你來說他應該是好人
但對被他趕走的狗來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如果有一個人很愛護自然,不輕易傷害所有小生命,
家裡也種植了許多美麗的植物,感覺是好人
但他家的蟲子會飛來你家,植物長超過牆壁,蟑螂螞蟻一堆,
對你來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在不同角度的論述跟來回後,通常得不到「答案」,
但這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他心中的那把「尺」,
其實也幫助我們調整自己的「尺」,
哲學問題多數是討論光譜極限的兩個端點,
最終常常不是A也不是B,
極端問題探討多了,遇到生活中不那麼「誇張」的狀況時,
做決定相對也會容易許多

反思

批判性思考可以探討他人,如果把對象設定為自己,
那就變成一個很好的反思工具,
比如透過一次與他人的爭執,交換用不同人設進行論證,
可以更客觀的檢驗自己的正確性與合理性,
反思的過程很痛苦,但反思帶來的價值通常很高

吃掉自己大腦的海鞘

這是一個真實的生物現象,不是隱喻,說無腦,是真的沒有腦
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現象,警醒力道似乎更大
海鞘的人生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需要游來游去,尋找安全又食物豐盛的位置,
這是非常費心費腦的階段,
直到有一天,他找到萬中選一的好位置後,
會把自己的一端固定在巖石上,另一端隨海流漂動,
從此不再移動,不離開這個好位置,
下一步是張開大嘴,盡情捕食浮游生物

然後,一個驚人但是完全符合生物理性的「此世演化」發生了,
過去為了尋找好位置,儘管大腦消耗龐大能量,
卻也是不得不供養他存在,
現在,都找到好位置不移動了,
那大腦除了虛耗能量,沒有其他用途,
於是海鞘就會把自己的大腦「消化掉」,
除了回收營養,還降低損耗,更有利生存
這是林教授書裡很讓人感受心中震撼的章節

雖然無憂無慮吃好穿好睡好很棒,
但如果我們還能保有大腦,不自己把他消化掉,
似乎是更好一點?

哲學思辨是一個保有大腦的好工具,當然他不會是唯一的那一個

好書推薦:
最值得過的人生:哲學爸爸給女兒的大學禮物

相關文章
孩子的心流狀態
心流 – 讀書整理 – 4 (優質家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