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速讀法&速讀力-整合與實踐心得

閱讀時間 4 分鐘

好書連結在此

從小就對速讀有很大的憧憬,
傳說中的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天才好像就應該這樣!?

一直認為除了天賦,還需要有特別的神秘訓練,
才能學會「速讀」這個技能,
直到認識一個社團朋友,
他已經學習鍛練速讀好一段時間,
於是開啟了我正式接觸速讀的大門。

入門

首先被推薦入門的推薦書籍是:
速讀力:3週學會終生受用的速讀力
書裡主要講解速讀的用途,
還有速讀的「技術」,
包含鍛鍊視覺的視野速讀後回想內容
閱讀時眼球移動的方式,
關掉閱讀時腦內的聲音

還帶出一個觀念,強化了我練習速讀的意願,
「看書看那麼快,腦袋都來不及想,看得懂嗎!?
「那為什麼會覺得,看得慢就會看得懂?」

確實如此阿,我一直困惑看得快對於理解內容沒有幫助,
那是因為比較的方式是:
速讀讀一遍 vs. 慢讀(正常速度)讀一遍

那如果在同樣的時間段裡是:
速讀讀五遍 vs. 慢讀(正常速度)讀一遍
又如何呢?

這非常符合刻意練習提到的學習方式,
知識深化的過程很像近年圖片檔案的讀取,
假設大師級的能力,是一億像素的圖檔,
我們不會花很長一段時間,
只讀取了一億像素的小角落,
而是先讀取解析度很低的整體圖像,
然後漸漸地越來越清晰。

好處

速讀的好處是唸完第一次的時間很短,
對整本書的架構跟觀念會有初步認識,
透過更多次的閱讀,反而可以集中意識在不太懂的地方。

實際練習了幾個月,
閱讀速度確實提高不少,但也還是遇到瓶頸,
最近又入手了雪球速讀法
快速看完第一次後,
又解決了不少困惑。

比起速讀力解釋了很多技巧,
雪球速讀法則是建立了更好的速讀觀念,
為什麼速讀可以越來越快?
眼球再怎麼動得快,視野再怎麼大,
生理限制總有極限,
那為什麼可以像滾雪球一樣呢?

作者定義的公式如下:
雜學資料庫 × 速讀技巧 速讀能力
唯有不斷的累積跟擴充資料庫,
才能讓理解力跟得上速讀技巧的增長。

這也符合刻意練習說的,
每一次的重複練習,
除了花費少量注意力複習已知的,
或者說已經掌握良好的部分,
大量注意力是耗費在尚未掌握的部分,
每次都多學會一點本來做不好的,
透過快速+大量+重複來累積能力。

重要技巧

速讀力跟雪球速讀法都有提到一個重要技巧是:
關掉閱讀時,腦中默念的聲音,
常常閱讀的人,最終閱讀速度的天花板,
多數是那看到文字時,腦內默念的速度,

眼睛看到文字=>腦中唸出來=>腦子聽=>輸入大腦

這個技巧的作法是跳過中間兩個步驟:

眼睛看到文字=>輸入大腦

一開始嘗試很不習慣,
甚至因為資訊進入大腦速度太快,
會有點頭暈,
但閱讀速度的提升非常顯著。
(此方法推薦使用在「功能性書籍
 小說或故事這樣閱讀會損失不少享受)

先看整體脈絡

另一個重要的觀念是「不求甚解」,
好像有點矛盾,我閱讀就是想弄懂,
那卡住的地方就叫我大略看過,
不懂也沒關係,這是!!?

原因是,一本書難免有我們不懂還需要學習的地方,
如果花時間停下來思考,閱讀速度會大幅降低,

無法馬上看懂的內容,不是我們知識有落差,
就是在後面的篇幅會有解說,
所以快速看第一次,不懂的地方就大概看過,
可以幫助我們先知道,這本書「我有那裡不懂」,
再來是快速反覆的看引言,目錄,前言,封底,
透過快速看幾次達成:
*確認不懂的內容在哪,哪些範圍
*先理解整本書的架構,再逐漸深入了解內容

先全部接受

這裡還提出一個思維是,
先抱持完全認同作者觀點來閱讀,不要做批評或否定。

一來減少卡住停下思考的機會,
二來符合心流提到的,
先放下自我,完全投入,才能完成更好的自我。

比如傳記,認同作者,甚至把自己當成作者,
走一趟他的人生,等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時,
已經多了許多淬鍊過的智慧。

第二次閱讀開始,就可以運用極簡閱讀的概念,
專注於自己不懂的地方,用自己的方法重新闡述,
尋找可以執行的行動,進一步的提升自我能力。

結語

最終應該秉持一個概念,
練習速讀不是為了炫耀
我一年可以看幾百本書,
一分鐘可以看幾千字,

而是因為有太多想看的好書,
擠不出更多時間閱讀,
只好提高自己的吸收速度。

這樣,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動力鍛鍊速讀

FB留言